EN
凤凰网 | 智能抢救车:看见冬奥会中的“科技身影”
时间:2022/03/22

本届冬奥会上,5G、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完美的视觉盛宴,为裁判团队提供了更精准公平的判罚依据,更为选手获得傲人成绩提供了完备的后勤保障。其中,5G智能抢救车的身影出现在为冬奥会提供医疗保障的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这批5G智能抢救车从安全、质量、效率和管理等多方面保障了医疗救援。



抢救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这就对抢救车提出考验:既要速度,又要安全。 为实现抢救过程中药品及器材的快速到位,智能抢救车的整体体积并不大,但它同时又“五脏俱全”,涵盖了急救需要的功能模块,除了各类急救药品之外,还包括除颤仪、吸痰器、气道管理设备等等。

为了进一步满足冬奥会这场国际化赛事的个性化需要,深圳市联新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更是对智能抢救车上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定制化的“改造”,满足运动员医疗救援需求。 



精准定位识别技术为抢救药品、器材提供了安全保障,内置了联新自主研发的射频智能狭小空间定位模块为药品提供了毫米级的定位精度,确保药品摆放位置的高准确性; 除保证速度外,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抢救安全性,是智能抢救车的另一大特色。 


智能抢救车在为运动员进行紧急抢救时,所有抢救药品信息都会通过系统语音进行人机交互复核,同时还会通过抢救车上的屏幕智能提醒安全用药剂量,为抢救时的用药安全提供了双重的保障。 在抢救结束后,智能抢救车还能自动盘点,提升药品盘点的效率。据了解,传统抢救车单次盘点一般需要30-45分钟一次,而智能抢救车,可以将单次盘点缩短至3分钟内,盘点的效率提升了90%以上。



此外,智能抢救车上药品、耗材和器材在智慧化赋能下,都有了自身独有的“身份证”,其生产日期、批号、效期等信息都被一一记录下来。一旦药品过期、标签磨损、缺少等情况,都逃不过后台的数字化系统的“火眼金睛”。数字化系统将在抢救过程中自动生成用药记录,并且随时提供补药计划给医护人员。


作为一场国际赛事,冬奥会对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入驻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的智能抢救车,不仅要保证产品整体的效果与质量,还需关注成千上万个微小细节。


 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为远程抢救提供了可靠保障,及时接入优质抢救资源,实现远程抢救指导。


 比如在用药方面,智能抢救车不仅要有常规配置,而且还必须结合冬奥会运动员的急救用药配置数量、特殊用药,对急救药品存放的抽屉规格进行设计。联新抢救车产品线负责人王飞提到,针对在冬奥会上所用的不规则形状药品速效救心丸,前期必须结合药品的不同规格进行药盒的重新设计开发。


 除药品外,这次入驻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的智能抢救车,对挂件、垃圾桶以及其他的消毒液的摆放位置、大小都有定制化需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前期和院方做进一步的沟通,然后对产品进行改造”王飞说道。 与此同时,在流程管理方面也需要做一些调整。放置在普通病区使用的智能抢救车,使用权限就可设置的相对宽松,但有些抢救车是放在ICU,这时抢救车的使用权限就要重新设置。


 此外,这次抢救车工作环境也很特殊,工作场所处于零下20℃左右,“抢救车要稳定工作,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在产品定制化期间,我们对很多元器件进行了寿命的测试,比如药品盘点,我们做了20万次运动测试,保证在低温环境下盘点的准确性。”王飞说。


 小小的抢救车,需要产品设计方用百倍放大镜来看微小细节,然后再把微小的细节切分更小的细节,不断对各个细节进行优化。


 然而整个项目的交付时间很紧张。21年9月底,王飞接到任务,由于11月陆续有运动员开始入场进行赛前训练,北医三院随时都可能封院封楼进入赛前的隔离状态,所以,产品在国庆后就要装箱发车。 王飞带领团队制定了国庆假期紧急加班计划,统筹联新包括产品、研发、测试、市场等各部门的同事牺牲假期时间完成项目筹备工作。10月10号,所有个性化开发的工作全部完成,进入最后的测试。10月20日,智能抢救车正式装箱,助力冬奥。



 “冬奥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我们的抢救车能够进入冬奥会医疗保障第一转诊定点医院——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使用,给各国运动员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这是我们的荣幸,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公司产品的实力。”王飞说。


今年这场冬奥会,除感受到体育竞技的魅力,更是集中体验了一把科技的魅力。而技术背后离不开不断创新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创造出新成果,让未来呼啸而来。  


(文章转自凤凰新闻app)